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不管是监狱还是看守所都不会收押。既然已经收押了,从我们的办案经验来看,应该是病情尚未达到监外执行的条件。只能积极与监管场所沟通,尽量配合治疗,毕竟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糖尿病不影响判刑。确实需要可以申请监外执行
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来说,刑事拘留和判刑并非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行为人被刑事拘留,说明他有犯罪的嫌疑,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刑,但也可能不会被判刑。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通常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根据案情具体情况,有可能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则公安机关需要变更强制措施,一般要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判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刑罚,前提是被告人犯罪;如果被告人不被认定为犯罪,则当然不会被判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所以,人民法院是唯一确定被告人犯罪的司法机关。从刑事拘留到判刑,需要经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自的办案程序,从程序上看,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到判刑的阶段。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情况,经过侦查,公安机关认为犯罪事实清楚的,应当依法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第二种情况,经过侦查,公安机关发现不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所以,如果移送审查起诉,则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诉程序继续进行;如果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则追诉程序就到侦查阶段结束,不会再继续往下走。如果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则犯罪嫌疑人就不会被判刑。
检察院审查起诉,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情况,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提起公诉;第二种情况,经过审查,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或者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叫作法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叫作酌定不起诉)。所以,如果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作出不起诉决定,则追诉程序就到此为止,不会进入法院,则犯罪嫌疑人不会被判刑。【当然,在审查起诉阶段,还有一种情况,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结果是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结束后,仍然会回到检察院审查起诉,还是前面一样的程序和结果,所以不详细阐述】
法院审判,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如果认定被告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检察院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则依法宣判被告人无罪,并予以释放。第二种结果,如果被告人虽然犯了罪,但依法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则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但免予刑事处罚。第三种结果,被告人犯罪且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则依法判决被告人犯罪且判处刑罚。所以,如果被告人被宣告无罪或者判决免予刑事处罚,则被告人不会被判刑。
为何刑事拘留不一定会被判刑?归根到底:无罪推定的刑事诉讼理念
无罪推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刑事诉讼理念,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采取这种理念。前面引用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这就是无罪推定的理念和原则,即任何人,只要没有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有罪,都不能认定他犯了罪、是罪犯、罪人。所以,在刑事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称呼行为人为犯罪嫌疑人;检察院提起公诉,进入法院审判阶段,称呼行为人为被告人;审判阶段结束,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则称呼行为人为罪犯,如果法院判决无罪,则行为人又回到正常公民的角色。从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到罪犯角色的转变,是一个犯罪嫌疑逐步增大最后到确定的过程,其中也充满着一定的变数,并非绝对、确定无疑的。如果行为人犯了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则刑事拘留必然导致判刑;如果行为人犯了罪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或者依法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则不会被判刑;如果行为人虽然被刑事拘留,但事后发现他没有犯罪,则或者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这样的情况下不会被判刑。
无罪推定的理念,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防止先入为主而导致冤假错案,实现刑事司法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无罪推定,简而言之,就是首先假设、推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只有经过司法审判,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他有罪、且法院判决他犯罪,才能认定他犯了罪。在封建社会,则完全相反,实行的是有罪推定的理念,即对行为人在判决他犯罪之前,就已经认为、推定他犯了罪,就已经先入为主了,称呼他为罪犯或囚犯或人犯,这样的审判程序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意义,极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所以说,无罪推定是一种进步的刑事司法理念。多说几句,在我国刑事司法里面,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既有实体法层面,又有程序法层面。在程序法层面,包括无罪推定、各刑事司法机关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及许多具体的程序规定等;在实体法层面,包括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谦抑精神等。
小结: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并不必然会被判刑
综上可见,从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到判刑,中间需要经过一些司法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实犯了罪,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且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则会被法院判处刑罚;如果犯罪嫌疑人虽然被刑事拘留,但如果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证据不足,或者依法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则不会被判处刑罚,有可能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被撤销案件,有可能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被不起诉,还有可能在法院审判阶段被宣告无罪或免予刑事处罚。
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不管是监狱还是看守所都不会收押。既然已经收押了,从我们的办案经验来看,应该是病情尚未达到监外执行的条件。只能积极与监管场所沟通,尽量配合治疗,毕竟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糖尿病不影响判刑。确实需要可以申请监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