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散布别人的谣言,但他们不知道这很可能构成诽谤。 涉嫌诽谤罪符合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将立案调查。 诽谤的标准是什么?下面上海刑事辩护律师为您详细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诽谤罪的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问题或者通过剥夺中国政治教育权利。
构成犯罪的,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应当在告知的情况下予以处罚。
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司法解释自二〇一三年九月十日起生效。
《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发展利益”的七种情形: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管理秩序混乱的;引发我们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环境恶劣影响的;损害中国国家政府形象,严重危害国家相关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市场影响的;其他严重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秩序和国家之间利益的。
三、诽谤要负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还有精神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诽谤他人如果侵犯了他人名誉权,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精神损失赔偿的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诽谤他人还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诽谤人应当承担治安管理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诽谤他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以上便是上海刑事辩护律师为您整理的对于诽谤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果您有此类问题,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最大化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委托律师进行协助处理。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解读:虐待俘虏 | 揭秘上海刑事辩护律师视角下的公 |
冒充公检法怎么处罚?上海刑事辩 |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解读:放纵制售 |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揭秘:什么情况 |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解析犯罪嫌疑人 |